解读即时社会早上7点钟,手机闹铃把在北京一家网站做主管的曹先生从睡梦中唤醒,他睁开眼睛后,先是一边启动电脑,一边打开收音机听最新的报纸摘要,同时刷牙洗脸;而后浏览邮箱里定制的《联合早报》即时世界新闻;走出家门后,他在路上用群发短信召集部门讨论上午例会的议题;地铁上手机没信号,一份早报在其间的20分钟里让他知道了秀水假货被查了、望京桥又添堵了、巴塞罗那赢球了。
曹先生说,我们每天被大量即时的资讯所包围,即时通讯工具让远在天边的人近若比邻。“即时”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与每个人的生活不离不弃。对效率的疯狂追求规范了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更多关于过程的享受。我们通过电视可以观赏到万里之遥的足球比赛实况,却没有了现场亲身参与呐喊的体会;我们大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便捷地享受到现成的各种美食,却没有了自己动手的成就感;我们还可以乘坐架设在山体上的电梯几分钟就到达山顶,却没有了登山时运动的快乐。
即时社会让人们最大限度地远离了距离和时间的束缚。事实上,社会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大的跨越也都以距离的缩短为里程碑。马力的出现,让人们“日行百里”,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直接引发社会从手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蒸汽机的出现,让火车和轮船可以“日行千里”,这些工具连接了不同大陆板块,直接推动近代工业文明兴起;而电视、电话,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是对时间和距离的一次彻底革命。一条信息从地球这端到那一端,只需要几微秒的时间。社会的即时性开始显现。
无孔不入的社会即时性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人们的思考方式经历了巨变。14世纪初,马可·波罗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几十年后才回到意大利。现在从北京到意大利的飞行时间仅仅是十几个小时,现代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前人一生的经历,拥有古代国王也没办法想象的巨大物质便利,但同时也丧失了享受过程的愉悦。
曹雪芹著《红楼梦》辗转数十载,贾岛为了两句诗几十个字苦吟了3年,吟出了两行老泪,还揪掉了满把胡子。而即时社会中没人关心你的成本,只看重结果。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获得相对最大的收益成为即时社会的信条。
即时资讯:正在让人们远离思考即时行情、即时新闻、即时分析、即时战略、即时报价以及即时消息和即时通讯,都可以纳入即时资讯的范畴。在即时社会中,人类对于即时资讯的占有程度,往往会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上的能力,并客观上决定着事业上的成败。
但事实上,这无法决定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拥有量和思维水平。那些通过非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并不能扩展人的思考能力,反而有可能扼杀人们的创造力。
那些令人景仰的博学大师的深厚积淀,不是靠搜索引擎里的关键词和数万个网页积累出来的。牛顿、爱因斯坦们如果身处这个资讯膨胀的时代,不知会有更多的惊世发现还是会被资讯淹没,毫无建树。
“搜索引擎让我无处藏身”搜索引擎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大众对信息的获取。任何人与事,只要留下一丝痕迹,总能被人找到。强大的搜索功能,仿佛在瞬间将电脑变成了万事通,借助鼠标的轻轻一点,人们立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这鼠标轻点,个人的隐私也无处藏匿,最近出现的“Ucloo”网站。打着“世界不再失去联系”的招牌,只要在网上登记过自己的个人资料,任何人从小到大的人生轨迹,在哪里读小学、读中学,老家电话、QQ号……都被查得一清二楚。“可怕至极!”一位网友如此评价,像在公众面前被扒光了衣服,无处藏身。
一位网站管理员和记者说:“有一次一个网友让我帮她删除一篇几年前的帖子,说是上面留了家庭住址,怕有人通过Google查到并追打她。我就删了她的帖子,但几天后她又哭着打电话过来,说Google上通过网页快照还是能找到!”
一个月前,几家网站联合推出了一个叫做“反搜索引擎”的运动,他们并不反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也正视其给人类对于信息、资讯的查询和筛选带来的便利。只是希望,能够恰当的降低搜索引擎的使用,多用脑子思考。理由是现在搜索引擎让慢慢的变多的人失去了创造力。其中一家网站的总监跟记者说:“在年底和年初的时候,公司里很多人在网上大量的收集各类年终总结报告的模版。试想一下,其实你本来能够做出更好、更符合自己特色的一些报告,但是,因为搜索而放弃思考,这就断送了自己的特色。现在很多人连猜个谜语都要去‘’,连这一点点脑筋都不想动了,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即时交际不认识的“熟人”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注重效率的即时社会只有一个朋友显然是不够的。各种成功学教程都在大肆宣扬“到处受欢迎的方法”,告诉人们坚决和陌生人说话,只有广交朋友才能拓展事业。
于是,各种即时的交际关系在城市里泛滥。友谊不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培育。短暂的利益关系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把双方的距离拉近,刚刚结识的生意人之间呼朋唤友可谓司空见惯。新款手机里有着多达几千的海量通讯录,但里面的名单还是几乎每几个月都要更换一批。作为即时通讯工具,手机承载着人们大量的社会关系交往。丢了手机的人个个郁闷,在网络上无奈又疲惫地问好友的手机号,还有些人可能因此而永远联系不上了。没丢手机的人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接到一个很热情的问候电话,一面寒暄一面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是谁,也不好意思开口去问,放下电话还一头雾水:“这人是谁啊?”
在即时社会中寻找自我在即时社会中,效率决胜论让很多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让占得先机的人迅速成功。但也有很多人因此丧失了对于过程的享受。这不应曲解为误入歧途,因为即时性慢慢的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气候,而不是今天来明天去的风雨,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从工作到生活到思想,都没办法摆脱。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如何在其中找到自我,实现应有的价值。